真知灼见是什么,幡然悔悟是什么意思。小编来告诉你更多相关信息。
(一)知识性质与来源
“不出户,知天下”的思想是不重外在的细琐表面经验知识,而是重内在的直观自省的体道方式。老子认为人类向外的知识探求活动往往要受到主观成见与私心杂念的影响,一个轻浮躁动的人,往往满足于一知半解,容易故步自封,略有所得便以为认识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结果凭这种自以为是的主观见解,越是努力地认知实践,离真理越远,所以老子说:“其去弥远,其知弥少。”老子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遵循着“道”的规律在运行,人必须顺应这个规律行事,而不是妄自尊大地恣意妄为,做出许多难以弥补的蠢事。人只有掌握了事物的自然规律,才能洞察事物的真实情况。人在没有受到后天干扰的时候,他的心灵犹如婴儿,是透明澄彻一尘不染的。由于受到外界的干扰,就蒙上了尘灰,要以这种蒙尘之镜去照见事物本来面目是不可能的。因此人就应该通过自我修养的功夫,净化自己的欲念,排除外界的干扰,才能了解万物的规律。
(二)知之可能与限度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庄子?养生主》)用我们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一定会是失败的。那么对待知识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呢?首先向内求的是“道”,是关于宇宙与生命的最基本知识,这种知识通过超越言思的觉悟获得,需要一个人无所畏惧地向生命内部独自探索,最终使自我之心与天地之心融合为一,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获得宇宙与生命的最基本知识。其次是向外求的“知”,知识并非最终的真理,它是圣人们对真理以及趋向真理的路径的描述,是通过名言来表达的真理,我们要通过这种知识来启发智慧,从而一步步接近真理,最终体悟并实证真理。
还有一种知识属于技能、名言等类的,这类知识无穷无尽,它们如同知识之树上的一片片树叶,如果将生命投注在这样的知识中,必定抓不住知识的根本。因此,要用有限的生命去洞察宇宙的真理,就必须要抓住知识的根本,向内求道,感悟圣人之言,决不能颠倒本末而远离大道。
(三)真知
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学会取舍,学会辨别真知是非常重要的。真知除了那些通过内明内智证悟的真理之外,多数是要通过学习来获得的。什么样的知识才是可靠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去衡量所学习的知识是否符合三条标准。第一,知识一定不能与圣人所传授的经典精神相矛盾,尤其是要符合道德;第二,知识要完全经得起长时间的检验与大空间的检验;第三,知识是在很长的时期内被实践所证明,能给人类带来可持续利益的。符合这三条标准的知识才是可靠、值得学习的知识,才能被称为真知;不符合这三点的知识不是真知,有可能是错误的知识,或者仅仅属于短时效的技能,对于这一类的知识,我们应采取舍弃的态度。
现在很多知识要么缺德,亦即缺德的知识;要么经不起时间与空间的检验,只能弄做一时一域之伪知识;要么立场不对,仅站在资本利益集团角度,为资本贵族服务的,而不是以人类为视野,为大众着想的,此类知识充其量是阴谋策划而已,根本谈不上是知识,计谋阴谋而已。雷原于锡予园